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亚洲贸易网路
荷兰东印度公司(荷文:Verenigde Oost Indische Compagnie,简称VOC)在1602年由公司章程协议下成立,目的是抗衡葡萄牙强大的航海贸易网络。葡萄牙人雄霸东亚的香料贸易,而荷兰人则相当渴望分一杯羹。荷兰东印度公司在短时间内发展成世界上规模和势力最大的贸易和船运公司之一。
在17世纪,葡萄牙通过在今天的斯里兰卡、印度和中国的殖民地建立了一个辽阔的贸易网络,而荷兰人只向葡萄牙商人采购所需香料。1580年,西班牙占领葡萄牙,香料商人集中地的安特卫普(Antwerp)也在1585年沦陷。因此,荷兰人必须寻求其他的方法去取得他们所需的商品。荷兰东印度公司迅速地建立了一个国际贸易的垄断生意,在其前后总共200年的历史中,在欧洲和亚洲之间运送过大量的商品。
荷兰东印度公司由六家办事处组成,每家代表荷兰不同城市或省份(阿姆斯特丹、荷恩、恩克赫伊森、代尔夫特、鹿特丹、米德尔堡)的办事处委派一名代表到中央董事会。船队一般在12月或1月出发,人们称呼为圣诞船队(Kerstvloot),并在下年的6月或7月抵达荷属东印度首府巴达维亚(Batavia,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为了准备遥远和艰辛的航程,VOC船队会在北荷兰特塞尔(Texel)海岸补充含丰富铁质的矿物水,以确保长途旅程中饮用水的水质。当英伦海峡航道安全时,代尔夫特、鹿特丹、米德尔堡等南方办公室的商船在戈尔瑞和米德尔堡海港出发,并和其他北方商船汇合。其他的商船则在特塞尔等待风向转变,乘风驶往苏格兰北岸再南下。在1617年,航海家发现了一条更短的的航道,在顺风航行时,航程由原来的1年缩短至6个月。
非洲好望角是这个远途航程的第一站。商船在当地补充物资和食水,伤病者下船,情况许可时,新水手和以东方为目的地的旅客和官员登船。当风向有利航行时,船会直接驶往远东,其中一些会停泊在今天的斯里兰卡加勒,因為当地的桂皮相当闻名。停泊加勒后,继续向东方航行。在17和18世纪,VOC的货船也会接载乘客。人们到殖民地去探访家人和朋友,或回去荷兰受教育和寻找伴侣。不少旅客甚至移居好望角或巴达维亚殖民地去开展新生活。商船交通也提供了殖民者和欧洲本部的联系,消息从口中传递、或透过日记、报纸和书信传播。
直到在17世纪的中叶,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主要航线和殖民聚居地都比葡萄牙人为多。直到1800年,荷兰人拥有一个辽阔的区域贸易网络,跨越印度洋、南中国海、菲律宾海。那时,因为VOC规模过份扩充,其职员贪污舞弊、不法贸易和盗窃的问题日益严重,组织因而开始瓦解。此外,远东的奇珍异宝不再流行,也加速了VOC的败亡。
取而代之的商品是来自英国的奶油色陶器、来自德国的瓷器和来自法国的丝绸。在加上第四次英荷战争(1780–1784)和法国占领荷兰时期也带来了重大的改变。为了防止法国夺取荷兰殖民地,英国控制了荷兰除了在日本以外的所有在远东的殖民聚居地。当VOC商船到达荷兰的远东贸易的中心巴达维亚,商船除了进行贸易并回程,还会驶往远东各地。VOC商船在回程前可能在亚洲区内航行,为期数个月至数年不等。因应季候风的情况,由巴达维亚开出的商船以扇形的航线航行,到达荷属东印度各地、印度、中国、日本、也门和波斯,进行贸易并获利不少。VOC的船队运载着白银在各商港以作购货付款用途。
来自东方的香料是炙手可热的商品,在欧洲各地、阿拉伯半岛以至远东部分地区都相当昂贵。豆蔻、丁香、桂皮和胡椒用来调味和保存食物。它们也可作药用和化妆品用途。为了交换这些香料,荷兰人得以在印度取得色彩缤纷的印花棉布作为交易的货物,因为东印度群岛的皇族酋长都对白银没有兴趣。在亚洲的贸易航线的第一站是澳门,也是当年中国最大的通商港口之一。在中国,白银可以换取丝绸布匹和丝绸线,在欧洲市场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荷兰人也进行广受欢迎的中国瓷器和茶叶等贸易。这些在中国取得的货品在日本也相当珍贵,并以铜条来交换。当商船抵达印度后,VOC的职员亦铜条交换印花棉布,铜正是印度当地作用庙宇屋檐和煮食器皿的制作原料。
VOC商船在回程前会在巴达维亚作最后一次停留,把成功在印度采购的印花棉布和中国的土器皿在当地交换可在欧洲获利的香料,包括胡椒、丁香、豆蔻、八角和肉桂,并在秋季拍卖。 直到7月,商船会回到特塞尔和阿姆斯特丹港口,而属于南方泽兰省办公室的商船就会回到米德尔堡的海港。
VOC的商船不仅满载香料而归,更将以前只能通过丝绸之路,从中国东部横穿中亚和中东而抵达地中海区域的奇珍异宝带到了欧洲。当时的VOC进口了大批量的商品销往欧洲,其中最珍贵的艺宝就数来自中国和日本的瓷器。这也是代尔夫特工匠们的灵感来源。其余的商品诸如丝绸丝线,印花棉布,麝香,钻石,红宝石,珍珠,雨伞,地毯,焚香以及备受欢迎的日本漆具。咖啡茶叶以及具有异国情调的动物,植被和水果也是受欢迎的进口商品。乌木和巴西红木之类的特定木材也被进口并用于纺织染料或者是制作木制品。
这些商船也会把当地所需但未能提供货物运往南非、印度和东亚的殖民聚居地。船只运载的石灰岩、云石和欧洲橡木供应殖民地建筑材料所需,而且在航程中物料的重量也可以稳定船身。典型的荷兰食品,例如加盐牛油、乳酪、琴酒和腌制鲱鱼。这些都能为殖民者排解思乡之苦。其他的商品还包括一些贵族阶级的用品,例如假发、玻璃杯、丝袜、女性塑身衣、鞋履、麻布制品、羊毛布料和花边等等。此外,殖民地所需要的日常的用品,例如铁钉、工具、种子、家具等,另有供应南非酿酒业的玻璃樽,以及药物、染料、颜料、墨水、印章腊和纸张也在进口之列。虽然代尔夫特陶器不是一种常见的荷兰出口商品,不少运到殖民地的食品很可能是装在简单的代尔夫特白色陶器之中。1762年至1774年,由Albertus Kiell主政期间,白星(Witte Ster)工场就为VOC代尔夫特办公室的商船供应陶器制品。 这些日常陶器制品虽然难以保存至今,但应该还有一定数目的陶器仍然流传于这些前殖民国家和地区。 虽然亚洲各地博物馆馆藏中代尔夫特陶器物件并不多,但它们可能仍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博物馆之中!